什么是认知训练
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;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
心理学研究表明:3-5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
5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,初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,能运用表象进行加减,能初步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等
应有目标、有计划、有系统地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
认知训练应以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,以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,以图形、数字、符号及文字为训练材料
认知训练的具体目标:
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知觉、记忆、表象、思维等各方面能力,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
在家庭康复中,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、图形认知、颜色认知、数字认知、同类匹配、观察能力、记忆能力和比较排序等等
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:
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、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
新生儿出世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,如吸吮反射、抓握反射、游泳反射、步行反射等
不久,又在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条件反射
当然,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,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
婴儿出生4~5个月,还不能认识外界物体是存在的
在他看来,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东西
譬如,他正在玩皮球,如果皮球滚到地下看不见了,他不会去找皮球,而是转移注意去看或玩别的东西了
从半岁到2岁,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存性
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容:
儿童认知发展包括两个方面:基础认知,综合认知
基础认知是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
综合认知就是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映和理解
下面我们主要讲述基础认知
基础认知包括11个方面:
1命名(这个事物的名称)
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,我们一般要求孩子掌握150种的命名量,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
例如:蔬菜,水果,动物,家用电器,交通工具等等
2配对(教给孩子的)
一样的形状,一样的颜色等等
1)实物与实物配对(经常做的)
2)实物与卡片配对
3)卡片与卡片配对(经常做的)
3模仿(是一切学习的基础)
1)大动作模仿:拍手,举手,拍腿,拍肚子……
2)精细动作模仿:(小肌肉)
3)声音模仿:啊,窝,额……
4)仿搭积木:A.一次一块B一次2块C一次搭完D镜面仿搭(不让孩子看到)